什么樣的汽車才是安全的
1.鋼板厚才安全
幾乎所有的國內消費者或是汽車愛好者都聽到過這樣的說辭,甚至很多人以此為購車箴言。其實,這是一種對汽車安全的誤區,有機構對市場上常見車型的鈑金厚度進行了對比,發現無論德系車、美系車還是日系車,鈑金厚度均介于0.65~0.8毫米之間,并沒有明顯的厚薄差異,而鈑金較厚的車,是日系東南三菱旗下某款車型。鈑金厚薄和車輛碰撞安全無關,只與低速碰撞時產生的損失有關,車輛的被動安全設計只與車架的結構設計、用料以及熱處理工藝,才是決定車輛碰撞安全性的第一要素。
從車皮厚度的方面考慮汽車安全似乎太兒戲,汽車被動安全主要汽車的受力情況、車架材料剛度及受力的傳遞路線。但是光是有高強度的材料是不夠的,人在汽車碰撞時能夠承受的力是有限的,就算用硬度較高的材料如果撞擊的時候人體受到的力超出承受范圍還是沒用,所以將撞擊力分散(并吸收),也是汽車安全中非常重要的一節。
2.車身夠重才安全
對于這條謠言的傳播,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流傳,似乎是7、8年前,德系車在汽車輕量化上還沒做到位時候的一條流言,很多人被這條信息所誤導認為車越重越瓷實,在撞車的時候也更有優勢。恨不得自己的車要像坦克一樣重才好,殊不知現今的情況已經大不一樣。
過去曾經很重的德系、美系也在輕量化的道路上發揮甚佳,許多車型重量與常被詆毀的日系沒差別。忽視的是汽車安全設計的大幅進步,這種進步絕不是靠車重這種不靠譜的指標來衡量。美軍坦克曾經在阿富汗遭遇交通事故滾下路基,車身沒什么大礙,結果撞擊力在沒有緩沖的前提下直接傳遞給了車內乘員,導致二死一傷。這一事例告訴我們,車重不是評價一款車是否安全的直接證據。
3、日系車省油主要因為鐵皮薄車輕
其實車皮薄可能造成車輕,但不能帶來如此普遍和明顯的低油耗。日系車油耗低直接的原因是發動機、變速箱的制造工藝與技術性能以及材料的先進性決定的。關于日系車重與油耗之前的關系。一些權威的汽車網站做過實驗:將同級別的日系車與其他車系的車型使用外加配重的方式達到重量相同,即便在負重的狀態下,在之后相同的行駛環境下行駛相同的里程,測得的油耗還是日系車有低。所以,車皮薄與油耗低沒有直接的關系。不信你可以找周邊車友的車做類似的比較。
4.三廂車比兩廂車更安全
在國人眼中看慣、用慣了三廂車,廠商冷不丁的推出兩廂車后,二廂車備受懷疑,第一就是懷疑兩廂車的安全性能。眾所周知兩廂車比三廂車少了一段“車屁股”,就被認為少了吸能緩沖的保命區域,事實上是這樣嗎?首先國內的碰撞試驗來看并沒有針對汽車的尾部進行試驗,另外汽車行車安全主要是大家良好的駕駛習慣。其次,兩車相撞時相對速度決定了汽車的損壞程度,這時能挽救汽車的并不是鐵皮有多厚,有沒有保險杠,而是汽車的受力情況、車架的承受能力剛度及受力的傳遞路線是否合理等。
在設計時廠商也會考慮到兩廂車的后部情況,一般會加強后部的承受撞擊時的能力。目前所有兩廂車的后部,都有一定的碰撞變形區域設計,足以吸收碰撞產生的沖擊能量。當然二廂車的安全與否主要還是看汽車的廠商、汽車的開發平臺、材料應用等。所以兩廂車和三廂車并不存在哪個形式更安全的問題,這種問題只存在于開發平臺與品牌的不同,說白了就是制造工藝、制造材料、品牌技術方面的差異等。
5.國產車安全性不如合資
這個觀點如果放到十年之前,確實可以成立,不過到了2014年還持有這種想法就走入了一個誤區。實際上這幾年國產的自主品牌汽車在汽車主被動安全研究上都花費了大量功夫,不少企業都投入巨資建立安全實驗室,在每款新車投入市場前都進行了大量碰撞測試,并且根據國內的實際道路情況進行了針對性的加強研究。在微型車和小型車等領域實際上已經與合資車型平起平坐,甚至有所超越,很多合資企業一個產品生產多年,而不進行安全性能的改進,與那些按照全標準的自主品牌相比,安全性能已經有了不小的差距。
6.汽車沒有天窗比有天窗更安全
汽車天窗作為高端配置應用在“高配”汽車上,但大部分人會認為汽車沒有天窗會比有天窗更安全。汽車多采用承載式車身,汽車的安全性主要是看承載車身的梁柱與車身的厚度關系不大。為了實現全景天窗的配置車頂上的橫梁就要做出犧牲——減少橫梁,橫梁既然減少了那安全系數就要減少,這是普遍的想法。事實上汽車配有天窗的車身并不因為少根橫梁車身的強度、剛度就會下降。.車窗位置都采用特殊的材料以及重新設計的受力承載路線,并不會給車身整體帶來負面影響,反而讓車頂變得更堅固。
二是在加天窗后,汽車還要多做一系列的安全試驗,包括長期使用車頂的振動疲勞試驗、翻滾及車頂抗壓實驗、車內噪聲、車身溫度及碰撞過程中對乘員保護系統的影響等。除了這些橫梁之外,無論是金屬車頂,還是全景天窗的車頂都不過是一層車皮而已,對整體的被動安全性影響不大。汽車發生事故時,天窗玻璃會破碎小塊較大限度的保護車內人員,這時便有多了一個逃生出口。綜合上述,汽車帶天窗是安全的。